<strong id="qygey"><pre id="qygey"></pre></strong>
  • <dd id="qygey"></dd>
  • <acronym id="qygey"></acronym>
    <optgroup id="qygey"><em id="qygey"><pre id="qygey"></pre></em></optgroup>
    <optgroup id="qygey"></optgroup>

    1. 先秦兩漢
      《墨經》絕學搶救性研究的意義
      發表時間:2022-08-11 23:20:14    作者:孫中原    來源:中國社會科學網 《中國社會科學評價》2022年第2期

      摘要:《墨經》是墨學發展到高級階段的理論碩果,是中國古代科學的微型百科全書,用極其濃縮精練的語言,把當時各類手工業工匠的技術經驗,經過抽象理性思維的深度加工,凝練升華為各門科學知識范疇原理的系統,構成中國古代科學的重鎮與范式。今天我們研究《墨經》要點有三:首先,《墨經》是中國古代科學的重鎮,在中國古代科學的論域中地位顯要,這是《墨經》元典特有的根本屬性;其次,《墨經》是中國古代科學的范式,即《小取》定義的范疇“效法”程式,在理論、歷史與現實層面,有值得借鑒的科學深意;最后,指明《墨經》絕學搶救性和創新性研究的價值、意義、功能與作用。

      關鍵詞:墨學 《墨經》 中國古代科學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

      作者:孫中原,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(北京100872)
       

        一、《墨經》是中國古代科學重鎮

        1.《墨經》在中國古代科學的重鎮地位是學界共同的基本認知。第一位代表是晉代魯勝。魏晉先秦名辯思想復蘇,魯勝推崇《墨經》的名辯(邏輯),改《墨經》名為《墨辯》《辯經》,突顯《墨經》為墨家邏輯“重鎮”。全部《墨經》的結構內容與表達方式,都自覺運用邏輯的“名辭說”(概念判斷推理)。魯勝所謂“作《辯經》以立名本”,即《墨經》《墨辯》構成中國邏輯的基礎。盡管孟子在政治倫理觀上,激烈非難墨子,攻擊墨子兼愛,是“無父無君”“禽獸”“率獸食人”,但孟子的論辯表達方式,則完全承襲墨子(“其辯言正辭,則與墨同”)。依魯勝原意,欲復興先秦名辯(邏輯)學,舍棄《墨經》,絕無其他。魯勝專著《墨辯注》,盡管“為世所稱”,但仍“遭亂遺失”。如今只能從房玄齡等引證的《墨辯注序》,窺知魯勝推崇《墨經》(《墨辯》《辯經》)為中國邏輯重鎮的微言大義。

        第二位代表是近代梁啟超。1904年,在《新民叢報》連載長文《子墨子學說》,附錄《墨子之論理學》(邏輯學),1921年著《墨經校釋》《墨子學案》。梁啟超說:“諸子中持論理學最堅而用之最密者,莫如墨子。”“有論理學為之城壁。”“故今欲論墨子全體之學說,不可不先識其所根據之論理學。”“《墨經》最重要之部分,自然是在名學(邏輯學)?!督洝分姓撁麑W原理者約居四分之一,其他亦皆用‘名學的’之演繹歸納而立義者也。”“在我國古籍中,欲求與今世所謂科學精神相懸契者,《墨經》而已矣,《墨經》而已矣。”

        第三位代表是胡適。胡適認為《墨經》作者是“科學的和邏輯的墨家”,“是以同異原則為基礎的一種高度發達的和科學的方法的創始人”,“對演繹和歸納具有相當時髦的概念”;他們“是偉大的科學家、邏輯學家和哲學家”,“作為科學研究和邏輯探討的學派”,“是發展歸納和演繹方法的科學邏輯的唯一的中國思想學派”,“在整個中國思想史上,為中國貢獻了邏輯方法的最系統的發達學說”;“《墨辯》乃是中國古代名學最重要的書。”“墨家的名學在世界的名學史上,應該占一個重要的位置。”胡適評論說:“這四篇著作(指狹義《墨經》)成為一組,里面有邏輯學、心理學、經濟學以及政治學和語法規則、數學、力學、光學等方面的理論。”“這四篇著作是現在僅存的古代中國科學成就的證據。”“它們完全沒有超自然的、甚至迷信的色彩”。“毫無疑問,這些作品是一個科學時代的產物”,是“真正有價值的唯一著作”。

        第四位代表是沈有鼎。他著有《墨經的邏輯學》,肯定《墨經》有完整的辯學體系,有系統邏輯學,代表中國古代邏輯的光輝成就。中國古代邏輯的發展,到《墨經》,如同登上高峰?!赌洝房偨Y中國古代科學,把科學方法提高到自覺水平,推動科學發展?!赌洝愤壿嬍钦J知科學真理的工具,成就不在古希臘與印度邏輯之下。

        2.分科研究,博大精深?!赌洝方^學研究,認識《墨經》是中國古代科學的重鎮,務必運用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辯證邏輯方法,分析全部文本,綜合理論系統。分析是由《墨經》的整體(“兼”)分解為其所包含的各個部分(“體”,《經上》:“體,分于兼也”),認知其每一部分的科學范疇與原理。通過對《墨經》各子系統的科學分析,在新的基礎上,把分析的結果,再次綜合,構成《墨經》搶救性、創新性研究的嶄新理論系統,科學認知《墨經》整體的范疇與原理?,F代科學研究,分門別類,是分析與綜合的對立統一。綜合,分析,在新的基礎上再綜合,體現“正反合”螺旋式上升的辯證認知理路?!赌洝方^學分科研究的合法性,根源于現代科學研究中運用分析方法的必要性??茖W研究的分析方法,須臾不可離?,F代科學研究,沒有科學的分析,就沒有科學的綜合。分析與綜合的對立統一,是辯證邏輯的科學研究方法?!赌洝方^學的初始原生態綜合,是現代科學研究分門別類、分析與綜合結合的操作對象?!赌洝房茖W的分科研究,創新解釋《墨經》各學科的范疇與原理,是搶救性、創新性研究《墨經》絕學的關鍵一環,是《墨經》絕學與現代世界科學的融會貫通。

        筆者受聘《中華大典·哲學典》編委、《諸子百家分典》副主編,多年參與工作,打磨定稿,深刻認知鉆研《墨經》必須引進現代科學分析方法,借鑒現代世界科學分類法?!赌洝贩譃槭碎T,其中自然學科五門:光學、力學、簡單機械學、數學與物理學;人文學科十三門:邏輯(邏輯學)、本體哲學(世界觀、宇宙觀、本體論、存在論、形而上學)、認知哲學(認知理論、認識論)、方法哲學(方法論)、科技哲學(自然辯證法)、歷史哲學(歷史觀)、經濟學、政治學、倫理學、教育學、語言文學、藝術美學與軍事學。從某種意義上說,這是對《墨經》搶救性、創新性研究的總結論,是對《墨經》科學分析與綜合研究構成的全新理論系統。

        3.工匠技藝,理論提升?!赌洝穼l,總結各門科學知識形成的機理?!督浬稀返?6條說:“巧傳則求其故。”即探求世代相傳手工業技巧的原因和規律?!缎∪ 氛f:“其然也,有所以然也。”然,是現狀。所以然之故,是導致現狀的原因?!督浾f上》第97條說:“法取同,觀巧傳。”即觀察世代相傳各種手工業技巧的法則規律。

        諸子百家爭鳴辯論分化與特化的結果,各種因素的動力與張力的綜合作用,促使《墨經》作者專門總結中國傳統科學知識,是當時墨家成員從事各種手工業技術的理論升華?!赌洝穬r值獨特,是諸子百家爭鳴與科學認知的總結,是墨學發展到高峰的碩果?!赌洝犯爬ㄖ袊鴤鹘y科學知識,在先秦諸子百家中獨樹一幟,在同一時期的世界,亦是一枝獨秀?!赌洝纷铒@著的特質,是濃縮中國傳統科學知識,凝聚微型百科全書?!赌洝酚挟敃r世界頂級的光學知識,啟迪最新科技發明墨子號量子衛星的創意?!赌洝酚挟敃r世界頂級的邏輯系統,與古希臘邏輯和印度因明三足鼎立?!赌洝穼W理精湛,清中葉以來,《墨子》文本???、訓詁、考據風盛,其義理價值漸被認知?!赌洝穭撔掳l揮論證墨子兼愛說,尚功利,重人為,把墨家邏輯與科學的創造,推進到極致,攀登至高峰。英國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指出:“前期墨家注重倫理和社會生活,后期墨家注重邏輯與科學。”

        《墨經》講科學,為人類貢獻寶貴的知識遺產,是現代文化取之不盡、用之不竭的活水源頭。百年來,學人對墨學精義競相深察,其崇高價值漸被肯定?!赌洝肥鞘澜珥敿壍倪壿嬇c科學論著,巧傳求故究緣由,概括天人總規律,把墨學發展到新的階段,包含深厚的科學人文精神,有獨特的理論與現實意義,對今人有重要的啟迪與借鑒價值?!赌洝窂膶Vv邏輯與科學的意義上說,比同時代的其他任何典籍,都更有價值?!赌洝纷鳛楣糯⑿桶倏迫珪?,涵蓋各門學科,是墨學的精華、全人類的優秀遺產,有重要的現代與世界價值,是墨家貢獻人類的邏輯與科學寶典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奧德蕾·阿祖萊(Audrey Azoulay)在世界邏輯日(World Logic Day)致辭中談道:“不論是從亞里士多德或歐幾里得、萊布尼茨或斯賓諾莎的著述中,還是從中國墨家學派到印度正理學派創始人們的典籍中,我們都能看到,邏輯研究千百年來一直吸引著數不勝數的哲學家和數學家。”

        “中國墨家學派”的典籍,指《墨經》?!赌洝愤壿?,是先秦諸子百家爭鳴辯論的杰出成果,是全人類優秀的文化遺產,有重要的現代價值,為世界公認。狹義《墨經》,從自然本身解釋自然,不摻雜任何鬼神迷信因素,是徹底的無神論,是當時世界頂級的科學與人文學知識,是墨學發展史上輝煌的進步、中國文化軸心時代的歷史絕響。

        二、《墨經》是中國古代科學的典型

        1.狹義《墨經》四篇的結構內容與表達方式,體現中國古代科學的典型、典范與范式?!督浬稀肥歉鏖T科學范疇的定義劃分與命題原理,《經下》《經說下》論證各門科學的原理?!缎∪ 氛f:“效者,為之法也,所效者,所以為之法也,故中效,則是也,不中效,則非也,此效也。”“效”:仿效,效法,呈效,即提供效法模仿的典型、典范、范式、程式與公式?!墩f文》:“效,像也。”《玉篇》:“效,法效也。”梁啟超《墨子之論理學》解釋說,《小取》的“效”包含“法式”之義,它兼有西語的Form(形式)和Law(法則、規律)兩種意思?!缎∪ 穼?ldquo;效”的定義是“為之法”,認為“中效則是,不中效則非”,“效”是提供可被效法遵循的標準法式原則與公式。胡適說:“《經上》篇全是界說(定義),文體和近世幾何學里的界說相像。”“《經下》篇全是許多‘定理’,文體極像幾何學里的‘定理’。”《經下》《經說下》是濃縮論證的格式。

        狹義《墨經》共183條,有71條專講邏輯,占近40%的篇幅?!督洝飞舷?83條,全部都是運用“辯學”“名辭說”(概念命題論證)的形式表達?!赌洝吩湮谋?,仔細分析研究,隨處可見不同層級的大系統與小系統?!赌洝窋祵W,系統論述“方圓平直、點線面體、相交、相合、相切、相離、有窮、無窮”等范疇與原理。這是《墨經》數學的相對大系統,其中包含許多相對的小系統。先定義“中”(圓心)與“同長”的概念,在此基礎上,再定義“圓,一中同長”的概念,是“相對大系統包含相對小系統”的事例?!督浬稀返?8條,先定義直線的性質說:“直,參也。”“直”:直線。“參”:第三個點加入另兩點間。直線性質:有一點,恰好介于另兩點間。一直線上三點,有一點恰好介于另兩點間?!督浬稀返?9條,再定義圓的性質說:“圓,一中同長也。”《經說上》第100條,再揭示圓與直線關系的原理(定理)說:“圓無直。”指圓周是弧線,不是直線,圓周上不能容納直線,因為直線的性質,可用三個點的關系定義,而圓周上不可能容納三個點,同在一直線上。這也是“相對大系統包含相對小系統”的事例?!督浬稀氛f:“故,所得而后成也。”即“故”是得到它,而能形成某一結果。這是“故”(原因、理由、根據)的定義?!督浾f上》舉例解釋說:“故。小故:有之不必然,無之必不然。體也,若有端。大故:有之必然,無之必不然。若見之成見也。”即“小故”(原因中的部分要素,即必要條件):有它,不一定有某一結果。沒有它,一定沒有某一結果。“小故”是形成某一結果的部分原因,如點是形成線的小故(必要條件)。“大故”(形成某一結果的原因,相當于充分必要條件):有它,一定有某一結果。沒有它,一定沒有某一結果。如見物的原因(條件)具備,則見物就變為事實。這是“故”(原因、理由、根據)的劃分、分類、定義與舉例。

        《經下》第165條說:“行修以久,說在先后。”即走一定長度的路程,需要占有一定長度的時間,論證的理由在于:人走一定長度的路程有先后的區別。這是對“行修以久”(走一定長度的路程,需要占有一定長度的時間)時空對立統一原理的論證?!督浾f下》舉例解釋說:“行。行者必先近而后遠:遠近修也,先后久也。民行修必以久也。久:有窮、無窮。”即走路的人,必然要先走近,而后走遠。遠近構成空間的長度,先后構成時間的久暫。民眾走一定長度的路程,必然要占有一定長度的時間。時間分為有窮與無窮兩種形式。這是對《經》文時空對立統一原理濃縮論證形式的展開,有典型事例與劃分、分類。全部《墨經》,處處呈現科學范疇定義、劃分、原理論證的典型、典范與范式,都是《小取》“效”(制定公式)原則的自覺貫徹。

        2.系統論與歷史感。系統論與整體論,是《墨經》絕學研究的首要指引。狹義《墨經》元典四篇,是墨家后學總結的中國古代科學范疇原理系統?!督洝贰督浾f》上下,有嚴密的科學分工,《經》《經說》上100條,是各門科學范疇的定義、分類與簡單命題;《經》《經說》下83條,是各門科學原理的論證。沈有鼎說:“《經上下》、《經說上下》乃是一個學派的系統學說,絕不可能把一部分送給這一學派,把另一部分送給另一學派。”“至于《經上》和《經下》,更不能說一個早,一個晚?!督浬稀泛汀督浾f上》重點在定義和分類,把重點放在論證的部分都留給了《經下》和《經說下》,難道可以說一派專講定義和分類,另一派專講論證嗎?很多人因為《經上》文字較簡,《經下》文字較繁,粗粗一看,覺得時代似乎也有先后之別,這實在是‘不思’之甚。郭老不理解《墨經》的結構,所以也有此錯誤。”運用系統論與整體論的觀點方法,是《墨經》絕學研究科學化的首要環節。運用系統論與整體論,觀察分析《墨經》元典,突顯狹義《墨經》元典四篇,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系統整體。運用系統論與整體論的觀點方法,絕不至于輕率斷言:“《經上》是前五世紀墨子的著作,《經下》是前三世紀后期墨家的著作。”《經》上下內容與表述的分野,即定義與論證,絕不是前后期墨家時代差異的標志。

        運用現代科學的運動發展變化觀、歷史觀、歷史主義與歷史分析方法,考察墨子“十論”(尚賢、尚同、兼愛、非攻、節用、節葬、天志、明鬼、非樂、非命)與狹義《墨經》的思想內容與表述方式,考察其語境、語義與語法,總結墨學發展的規律,客觀存在由低級到高級、由簡單到復雜、由感性具體到理性抽象,再到理性具體的發展變化進程。確認由墨子“十論”,質變發展到《墨經》,體現墨家學術共同體的科學認知,是由理性抽象上升到理性具體(整體全面,多樣統一)的辯證過程,表現認知由現象到本質,由部分本質的抽象概括,再到整體本質的綜合把握。狹義《墨經》四篇,是中國古代科學的范疇與原理系統,是諸多抽象規定的綜合、多樣性的統一、抽象理論思維的高度綜合。

        現代《墨經》絕學研究,提倡科學考辨,要以正確歷史觀為指導,正確運用演繹邏輯、理性思維、理論證明、科學想象力和各種抽象思維、理性認知方法,去粗取精,去偽存真,由此及彼,由表及里,從語法、語義、語用和語境,全面解讀《墨經》。今日《墨經》絕學研究,不能憑空想象、表面觀察和片面歸納,抹殺墨學在戰國時期由低級到高級、由簡單到復雜、由抽象到具體的客觀發展規律。讀懂狹義《墨經》四篇完整的寫作結構:《經上》《經說上》是概念范疇的定義分類與簡單命題,《經下》《經說下》是各門學科原理的論證。

        思想史發展規律,必然經歷從低級到高級,從簡單到復雜,從感性具體到理性抽象,再到理性具體的辯證邏輯進程。拉法格《思想起源論》論“抽象思想的起源”說:“詞的意義的相繼發展的歷史解決了第一個困難;它給我們指出具體的意義往往先于抽象的意義。”全面科學考據墨子“十論”和《墨經》四篇,可證拉法格揭示的思想史規律。比較墨子“十論”和《墨經》,比較墨子對“類”“故”概念的運用和《墨經》對“類”“故”范疇的抽象定義與理論升華,可證拉法格所說思想史規律的客觀真理性?!赌洝犯鏖T科學的范疇與原理,是墨學發展到高峰時期的理論結晶,是墨學發展史的客觀事實。

        三、搶救性、創新性與突破性研究

        1.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:運用世界先進科學方法論的重要性?!赌洝方^學搶救性與創新性研究,是需要學術共同體長期精心研究、異常艱難復雜的系統工程,包括明確研究的主題、方向、目標與宗旨(做什么),明確研究的途徑、手段、工具與程序(怎么做)。必須充分占有資料,準確客觀,理性加工,探尋墨子墨家《墨子》《墨經》的內在聯系,總結發展規律,揭示《墨經》絕學的深層蘊涵。引進運用世界先進的科學方法論、古今中外的比較研究與世界科學的聯通互鑒。

        郭沫若悼杜國庠詩說:“墨名絕學勞針指,馬列真詮費火傳。”《墨經》絕學搶救性、創新性與突破性研究,運用世界先進的科學研究方法論,是關鍵一環?!赌洝方^學研究,在新時代實現整體性超越,借鑒世界先進的科學研究方法論。美國科學哲學家庫恩的科研范式轉換論,德國數學家希爾伯特的元數學綱領,波蘭裔美國邏輯學家塔爾斯基的語言層次論,以及傅偉勛創造性詮釋學的層次論(實謂、意謂、蘊謂、當謂與創謂),對創獲跨學科與跨領域研究的新成果、促使《墨經》絕學研究實現質的飛躍與現代轉型有重要意義。

        《墨經》絕學研究的方法論,是《墨經》絕學對象的內在原則、內容的靈魂與概念?!赌洝房茖W知識的理論特質,是其范疇原理的普遍性、深刻性與典型性,有“施諸四海而皆準,行諸百世而不悖”的時空普遍價值。如《經上》1—6條,開門見山定義因果、整體部分、認知才能、認知過程、求知活動等世界觀、認識論的基本原理。 用科學哲學家庫恩《科學革命的結構》提出的范式概念與科學范式轉換論的觀點,評析《墨經》絕學,可知古今兩種不同范式的理論,在主體、對象、元語言工具、成果、層次、方法、作用、后果、評價等方面,有不同的元性質,是科學研究范式的轉換,具有科學革命的意涵。從梁啟超、胡適的開拓性研究,到沈有鼎的突破性研究,逐漸完成古今研究范式的更替,開辟前景可觀的新局。

        2.“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”:比較研究,中外貫通?,F代科學研究方法是今日《墨經》絕學研究合用的鑰匙?!赌洝繁砺兜默F代科學征兆,只有在現代科學研究方法本身已被認識之后才能理解。梁啟超說:“凡天下事,必比較然后見其真。無比較則非惟不能知己之所短,并不能知己之所長。”梁啟超解釋墨辯“與泰西治此學者相印證”,“引申觸類,借材于域外之學以相發”,是比較研究法。胡適說:“只有那些在比較研究中(例如在比較語言學中)有類似經驗的人,才能真正領會西方哲學在幫助我解釋中國古代思想體系時的價值。”預測他的比較研究成果,“可能對于這方面的未來研究者有幫助”。

        今日《墨經》絕學研究,在方法論上最重要的特點是比較研究。只有通過認真深刻與實事求是的比較研究,才能正確把握《墨經》絕學的真實意義、深層蘊涵。終生從事中西哲學文化比較研究的賀麟說:“我們不但可以以中釋西,以西釋中,互相比較而增了解,而且于使西方哲學中國化以收融會貫通之效,亦不無小補。”

        3.學術應用價值。首先是學科建設目標。概括梁啟超以來百余年中外《墨經》的研究成果,提供學科建設發展有奠基作用的精品力作,有跨學科、跨領域的重要影響,在海峽兩岸被用為高等學校的教材。其次是總體思路。創造性詮釋《墨經》科學的深層義理,揭示《墨經》科學知識形成的機制原理、豐富內容與范疇原理的理論系統,展現《墨經》學科知識在全球語境中的功能作用、價值意義與深刻影響。再次是研究視角。用現代科學觀點,自覺系統引進元研究(后設研究)的嶄新方法,從理論、歷史與現實的廣闊視野,全面深入鉆研《墨經》絕學的科學義理,使研究成果具有創新性、突破性與超越性。最后是研究路徑。系統運用“E考據”(電子數字化考據)的嶄新方法,建立全新的理論系統,學術含量厚重,有劃時代的標志性意義與傳世應用價值,弘揚中華民族的邏輯理性精神、科學人文精神,可助推中華優秀文化精華的傳承延續,促進世界科學文化的對話交流、聯通互鑒。

       ?。ū疚淖⑨寖热萋裕?/span>

      Copyright © 2015-2016 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權所有:中國哲學史學會
      日本少妇人妻XXXXX18免费
      <strong id="qygey"><pre id="qygey"></pre></strong>
    2. <dd id="qygey"></dd>
    3. <acronym id="qygey"></acronym>
      <optgroup id="qygey"><em id="qygey"><pre id="qygey"></pre></em></optgroup>
      <optgroup id="qygey"></optgroup>